屏幕定格在务婆唱《开天辟地歌》的画面,老人皱纹间的银饰反光在液晶屏上形成奇妙的像素点阵。
"
看这个。
"
她指向务婆衣领上的纹样。
龙安心眯起眼——那看似传统的菱形花纹里,竟隐藏着微型的阿拉伯数字和几何符号。
"
1952年扫盲班的暗记。
"
吴晓梅的声音带着某种秘传般的语调,"
我阿婆说,那时候教汉字要用苗语注音,教算术要配纹样图解。
"
教室门被推开,十几个孩子鱼贯而入。
与往常不同,他们今天都背着两种书包——外面是教育局统一配发的蓝色双肩包,里面却藏着家制的靛蓝布包,露出彩色丝线编织的背带。
吴小花走到讲台前,从蓝布包里掏出个古怪的装置:竹片做的框架上绷着绣有坐标系纹样的布料,几个小银铃挂在关键节点。
"
这是我们的函数琴!
"
她拨动银铃,铃声竟组成了一段《茉莉花》的旋律。
龙安心蹲下身观察,呼吸渐渐急促——每个银铃的位置都对应函数图像上的极值点,铃铛间的红线是准确的函数曲线。
这分明是把数学定理转化成了声学模型!
"
谁教你们的?"
"
务婆呀。
"
吴小花指向窗外。
晨雾中,老人正拄着拐杖穿过操场,身后跟着三个妇女,每人怀里都抱着摞靛蓝布包。
"
她说古歌里本来就有数学,只是以前用星子落几个代替数字。。。"
王主任突然慌慌张张冲进来:"
省厅督导组提前到了!
快把那些。。。"
他的目光落在"
函数琴"
上,突然改口:"
。。。把这些收好,等会儿展示用!
"
孩子们动作整齐地摘下蓝布包,塞进统一书包的夹层。
龙安心这才发现,每个蓝布包背面都缝着块印有二维码的布贴——扫描后是苗汉双语的教学视频。
十分钟后,五辆黑色轿车碾过操场边的水洼。
龙安心站在走廊上,看见林处长正和一位白发老者交谈。
老者西装革履,却戴着对古老的苗银耳环,在晨光中闪闪发亮。
"
那位是省民委的杨老,"
王主任不知何时凑过来,呼出的热气喷在龙安心耳畔,"
五十年代第一批双语师范毕业生,后来。。。总之说话很有分量。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