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钱不能直接下去,”
李重阳的指尖在账本上敲了敲,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道,“我建议成立一个‘汉寿县修路公账’,由县衙、作坊、以及从百姓中推选出的德高望重的乡老,三方共同监管。”
“每一笔钱的支出,都要有三方的印鉴才可动用,账目每月公示一次,贴在县衙门口,让所有百姓都看得明明白白。”
何平安听得连连点头:“姐夫此法甚好!官府行事,最要紧的就是一个‘公’字,绝不能让百姓的血汗钱,有半分不明不白的去处。”
何青云则拿出了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规划书:“路要修,人也要用好。青溪县那边,咱们不能只让他们出苦力,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”
“我与重阳商议过了,除了管饭,凡是来修路的青溪县劳力,每日额外再五文钱的工钱。另外,专门划出一百亩新开的坡地,低价租给他们,让他们也能在汉寿县种上自家的红薯和土豆,有个安身立命的根。”
“此举,不仅能安抚邻县,更能让他们对我们汉寿县,心生归附。”
一番话,说得何平安茅塞顿开,他看着自己的姐姐和姐夫,心中那份敬佩又深了几分。一个着眼于当下,一个谋划于未来,两人配合默契,天衣无缝。
而在青阳镇,福满楼的后厨里,刘老太爷正对着一碗刚出锅的“龙须粉”
啧啧称奇。
那粉条在滚烫的鸡汤里泡过,根根晶莹,却丝毫没有断裂,用筷子夹起,韧性十足。
他小心翼翼地将粉条拌上那罐“汉寿良品”
的红油肉酱,送入口中。
粉条的爽滑,肉酱的咸香,辣椒的香而不燥,几种滋味在舌尖层层叠叠地炸开,让他那张吃遍了山珍海味的嘴,都忍不住出一声满足的喟叹。
“好!好东西!”
他放下筷子,对一旁的福满楼掌柜道,“立刻派人去汉寿县,告诉何姑娘,她这‘龙须粉’,我刘家全要了!不管多少钱!”
几乎是同一时间,青阳镇十几家收到伴手礼的酒楼饭馆,都上演了同样的一幕。
“汉寿良品”
,这四个字,像一阵旋风,在一夜之间,席卷了整个青阳镇。
三日后,汉寿县通往青阳镇的官道,正式破土动工。
开工那天,何平安亲自扛起第一筐青石,在数百名百姓的欢呼声中,稳稳地砸在了那条泥泞的土路上。
“开工!”
随着他一声令下,上百把锄头和铁锹同时落下,铿锵有力的声响,在汉寿县沉寂了百年的山谷里,奏响了新生的第一段乐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