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带着超市回古代 >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议民生(第1页)

第一百九十二章 议民生(第1页)

篝火的烈焰舔舐着冰冷的空气,将何平安单薄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墙上,拉得老长。

一锅热气腾腾的麻辣烫下肚,又分食了从京城带来的酱肘子和腊肉,汉寿县的百姓们只觉得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舒坦的饭。

那股从胃里升腾起来的暖意,混着半醉的酒气,将他们脸上因长期饥饿留下的蜡黄都冲得泛起红光。

夜学是上不成了,所有人都围着篝火,七嘴八舌地跟这位新来的“县令夫人”

和“县令老娘”

说着话,言语间满是对何平安的敬佩与感激。

“何夫人,您老可生了个好儿子啊!”

钱老蔫捧着一碗喝得精光的肉汤,吧嗒着嘴,意犹未尽,“老汉我活了六十年,就没见过肯脱下官服,跟咱们这些泥腿子一起下地刨食的官老爷。”

“可不是嘛,”

一个黑瘦的汉子也凑过来,他是之前被罚做义工的壮汉之一,此刻脸上满是憨厚的笑,“何大人不仅带着我们开荒,还教娃们认字,他说咧,人不能一辈子当睁眼瞎,得识理,才能活得像个人!”

刘雨兰听着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自己的儿子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,她一边用袖子抹着泪,一边不住地点头,嘴里念叨着:“好,好,好……”

这场热闹的团圆宴,直到月上中天,百姓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,他们走时,还不忘将桌上的骨头渣都捡干净,说是要带回去给家里的狗崽子也尝尝京城的味儿。

喧嚣散尽,县衙的后院终于安静下来,只有篝火偶尔出“噼啪”

的声响,映着一家人各异的神情。

这破败的院落,漏风的屋檐,还有那张缺了角的旧木桌,无一不在诉说着何平安这一年来的清苦。

“我的儿,”

刘雨兰拉着何平安的手,指腹抚过他手掌上新磨出的厚茧,心疼得无以复加,“住在这地方,冬天冷不冷?下雨的时候,屋里漏不漏水?你让娘看看,是不是又瘦了?”

何平安强撑着笑意,反手握住母亲的手:“娘,不冷,县衙虽破,可百姓们的心是热的,他们时常会送些干柴和自己编的草席来,比京城的绸缎被子还暖和。”

何青云没有说话,她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弟弟,看着他依旧单薄的肩膀,和那双因为长期在灯下看书而布满红血丝的眼睛。

第二天一早,何青云便拉着凌煕,在何平安的陪同下,将整个汉寿县城都转了一圈。

他们看到了那间由废弃仓库改造的粉条作坊,几个妇人正熟练地将晒干的粉条打包装进牛皮纸袋。

他们看到了城墙脚下新开垦出的菜地,地里种着稀稀拉拉的冬白菜和萝卜,长势并不算好,却也给这座死寂的县城添了几分绿意。

他们还看到了那个由何平安亲自督建的“夜学”

学堂,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坐在稻草铺就的地上,跟着一个落魄的老秀才摇头晃脑地念着《三字经》。

“平安,你做得很好。”

何青云的语气里带着由衷的赞许,“你能让这些百姓在绝境中看到希望,还能想着教他们读书识字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
凌煕也微微点头,她指着那些孩子道:“他们的气色比我们上次来时好多了,虽然依旧瘦弱,但眼神里有了光。只要人活着,就有希望。”

何平安听着姐姐和凌煕的夸赞,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:“姐,光有希望是不够的。汉寿县的底子太薄了,地贫,人穷,路不通。如今虽能靠着土豆和红薯勉强糊口,可要想真正富起来,太难了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