则彻底关了门,门板上积了层薄薄的灰,据说刘掌柜在一夜之间遣散了所有伙计,连夜变卖了家产,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。
他或许到最后都没想明白,自己输给的,不是一碗粉条,而是人心向背。
这日午后,何远星跑回来,脸上带着难掩的兴奋:“姐,王公子的回信到了!”
她将一封信递过去,信纸是上好的宣纸,墨迹清隽有力。
信中,那位家里开书局的王公子不仅一口答应了出资印书的事,还说要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同窗,一起为汉寿县的学堂捐赠笔墨纸砚。
“王公子说,他听了汉寿县的故事,深感我辈读书人,不能只在书斋里空谈误国,当效仿平安哥哥,为国为民,办些实事。”
何远星的语气里满是敬佩:“他还说,想请我们去他家的书局坐坐,商议一下印书的细节。”
李重阳放下手中的账本,笑道:“这倒是件好事,与这些翰林院的才子们结交,对平安将来的仕途,大有裨益。”
“哥哥应当也不是为了仕途,”
何远星嘻嘻一笑,挺直了胸膛,“我觉得,姐姐做的事,是对的,能有更多人支持,我和哥哥心里都高兴。”
“既然王公子有请,我们自然不能失礼,”
何青云道,“重阳,你备一份咱们温泉庄的谢礼,就用新出的那批果酒和卤味,我们一同去拜访。”
三人的京城生活,在忙碌与希望中,渐渐步入了正轨。
李重阳接手了聚香居的账目和日常运营,他心思缜密,将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每日的食材采买、伙计调配、外卖订单,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,甚至还根据客人的喜好,推出了几种新的麻辣烫套餐,深受欢迎。
何青云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菜品研和温泉庄的规划上,她用市里的新奇食材,结合这个时代的烹饪手法,不断地给聚香居和醉仙楼带去惊喜。
她用温泉水和面,做出的“温泉馒头”
暄软香甜,成了醉仙楼早茶的头牌点心;又用庄子里新收的土豆,切成薄片,在油锅里炸得金黄酥脆,再撒上从市里拿出来的各种口味的调味粉,做成了风靡京城贵妇圈的“黄金薯片”
。
醉仙楼的钱掌柜对她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,隔三差五便要派人来请教新菜式,还主动提出,愿意将醉仙楼在城南的一处小院,低价租给聚香居,专门用来研新菜。
何平安在汉寿县的工作也顺利许多,不过半年时间,汉寿县便脱离了原本饥寒交迫、水深火热的情况,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了。
这日,何青云正与林六娘在后厨研究新口味的卤味,想着用些凌熙从温泉庄送来的草药,做出几款兼具滋补功效的药膳卤味。
“六娘,你尝尝这个,”
何青云将一片刚卤好的当归牛肉递过去,“我试着在卤汤里加了些当归和黄芪,你觉得味道如何?”
林六娘细细嚼了嚼,点头道:“当归的药香恰到好处,既没盖过牛肉的本味,又添了回甘,只是黄芪的味道淡了些,若是能再多煨一个时辰,想必更好。”
眼看年关将至,何平安尚在汉寿县任职,无法回家,他们便想全家人一同去往汉寿县,给他一个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