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他怎么也没想到,对方竟直接把整件事抬到了“仁义”
和“民心”
的高度。
当聚香居门口那口大锅的热气,混着百姓们的叫好声和铜钱落入捐钱箱的清脆声响一同传来时,刘掌柜颓然地坐倒在椅子上,他知道,自己输了,输得一败涂地。
他输给的不是一碗粉条,而是那碗粉条背后,藏着的无论用多少银钱都买不来的人心。
“听雨轩”
的茶楼里,钱老先生的三弦声刚刚停歇,便有茶客将聚香居门口生的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。
“那振威镖局的刀疤脸总镖头,当真是说书里讲的那般模样,往门口一站,煞气逼人!”
“还有那何掌柜,当真是女中豪杰!不仅没被谣言吓倒,反手就来了个当街施善,宣布每卖一碗粉条,就捐一文钱给汉寿县,这份气度,这京城里哪个商家能比?”
翰林院的王学士听完,抚掌大笑:“好!好一个‘一碗汉寿’!以前只知这粉条味美,今日方知其味更在人心,走,咱们也去凑个热闹,老夫今日再赋诗一,当为这‘一碗汉寿’立传!”
一时间,整个京城的舆论风向彻底变了。
“汉寿粉”
不再只是一种新奇的吃食,它成了一个故事,一种情怀,甚至是一面旗帜。
吃一碗“汉寿粉”
,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,更像是一种表明自己心怀天下、支持良善的态度。
聚香居的生意,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火爆起来。
傍晚打烊时,店里的伙计们个个累得直不起腰,可脸上却都洋溢着兴奋的光。
何远星抱着那个沉甸甸的捐钱箱,手都在抖:“姐,今天一天,光是捐钱箱里的铜钱,就收了快二两银子了!这还不算咱们自己投进去的!”
李重阳在一旁拨着算盘,闻言抬起头,看着何青云,眼里的笑意带着几分揶揄,几分赞叹:“你这一招,叫攻心为上,杀人诛心啊,那百味阁,怕是再也开不下去了。”
“我不是要他开不下去,”
何青云擦了擦额角的汗,接过林六娘递来的酸梅汤,一口喝干,“我只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,做生意,得有良心,靠歪门邪道,终究走不长远。”
她望着那只装满了铜钱的木箱,眼神渐渐变得深远:“重阳,你今晚就去信一封,加急送回汉寿,告诉刀疤脸,让他下一趟镖车来时,顺便拉些咱们温泉庄的棉花和粗布回去。”
“另外,再让平安写封信给他在翰林院的同窗,尤其是那位家里开书局的王公子,就说我们聚香居想出资,为汉寿县的孩子们印一批《三字经》和《百家姓》,问他愿不愿意共襄善举。”
何远星的眼睛亮了:“我明白了,姐!你这是要让京城的人都看到,咱们的承诺,不是空口白话!”
何青云笑了笑,没再说话。
她知道,人心是面镜子,你对它笑,它就对你笑。
百味阁想用脏水淹没聚香居,她便用一碗清澈的善意,将这脏水彻底涤荡干净,不仅洗刷了自己,还照亮了人心。
醉仙楼的钱掌柜当晚就备了份厚礼,再次登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