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书生打扮的文人拍案而起,脸上满是敬佩。
一时间,茶楼里的议论声,不再是风花雪月,全都围绕着汉寿县,围绕着那位少年县令,围绕着那碗带着血汗味道的粉条。
同样的故事,在不同的茶楼,用不同的方式上演着。
年轻的姑娘用婉转的歌喉,唱着“汉寿的月亮,照着荒芜的岗,阿娘的石磨,转着全家的粮……”
,中年的汉子则用激昂的语调,说着“振威镖局”
的镖师们,如何用血肉之躯,护着这救命的粮食,闯过最凶险的山路。
不过短短三日,“汉寿粉”
的故事,就像长了翅膀,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。
聚香居门口的队伍排得更长了,只是队伍里的气氛却变了,人们不再只是为了尝鲜,眼神里多了几分敬重与期待,仿佛吃上一碗粉条,自己也参与了一场了不起的善举。
“老板娘,给我来一碗,钱不用找了,多出的就当是我给汉寿县的百姓捐的。”
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将一锭碎银放在柜台上。
“是啊,吃了你们的粉条,心里踏实!”
而街对面的“百味阁”
,则彻底冷清了下来。
他们那用江南贡米做的“玉龙粉”
,此刻在人们口中,成了“没有故事的粉”
、“没有魂的粉”
。
“吃那玩意儿干啥?不过是填个肚子,吃聚香居的粉条,那是在行善积德!”
“就是,听说百味阁的老板还想学人家做粉条,东施效颦,可笑至极!”
百味阁的掌柜听着街上的风言风语,气得将手里的账本都撕了,他想不明白,自己明明用的是更好的米,卖得更便宜,怎么就输给了一碗用“土豆”
做的“粗货”
?
醉仙楼的钱掌柜听完这故事,却是抚掌大笑,他连夜备了份厚礼,亲自登门拜访。
“何掌柜,李掌柜,老夫服了!”
他对着两人深深一揖,“你们卖的不是粉条,是人心啊!”
“钱掌柜言重了。”
李重阳笑着将他扶起。
“不重,不重,”
钱掌柜的眼睛里闪着精光,“老夫今日来,是想跟二位再谈谈咱们的合作,那压轴菜的名头,我想改一改。”
“改成什么?”
何青云好奇地问。
钱掌柜捻着胡须,一字一顿地道:“就叫——‘一碗汉寿’。”
“每上一道菜,都让小二给客人把这背后的故事说上一段,让客人们知道,他们吃的不仅是一道菜,更是一份来自千里之外的,沉甸甸的希望。”
何青云与李重阳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。
这场仗,他们还没怎么打,就已经赢了。
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,这世上最好吃的味道,永远不是山珍海味,而是那藏在食物背后,最动人的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