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回李部长,学习结束了。收获非常大,深感不虚此行,也更加体会到自身肩负的责任重大。”
郑仪坐姿端正,认真地回答。
“嗯,党校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,每一次学习,都是一次提升。”
李义山点了点头,目光中带着赞许。
“你的学习鉴定报告,党校那边已经送过来了,评价很高啊。说你理论功底扎实,思考问题有深度,也能结合实际,不错。”
“李部长过奖了,主要是老师们教得好,同学们帮得好。”
郑仪谦逊地说。
李义山笑了笑,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正式而深沉起来:
“郑仪同志,今天叫你来,除了例行的工作谈话,也是想以个人的身份,跟你聊几句。”
他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变得格外锐利,仿佛能穿透人心。
“你应该很清楚,以你现在的年龄,担任明州这样重要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,在我们现行的干部任用体系下,是具有‘破例’成分的。”
郑仪心中一动,神情更加专注。
他知道,真正的“正题”
来了。
“是,李部长,我明白。这完全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,也是徐书记和省委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的结果。我深感责任重大,如履薄冰。”
李义山摆了摆手。
“信任和培养是一方面,但更重要的是,组织上看到了你的潜力和特质。”
他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词句。
“明州,是江东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,地位特殊。前些年,经历了一些波折,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。”
“这样的地方,需要一个有魄力、有思路、敢于打破常规、又能驾驭复杂局面的年轻干部去闯一闯,去打开新局面。”
“徐志鸿同志在省委力排众议,推荐你,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。”
“当然,”
李义山意味深长地看了郑仪一眼,“这其中,也少不了老王……就是振国同志,当年为你打下的基础和持续的关心。”
他提到了王振国。
郑仪立刻表态:
“王部长和您的栽培之恩,我永远铭记在心。没有组织的培养和王部长、徐书记以及您的信任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
李义山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“知道感恩,是好事。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份信任和期望,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。”
他的语气变得严肃。
“郑仪同志,组织上对你寄予厚望。希望你回到明州后,不要有思想包袱,要大胆工作,勇于创新,尽快打开局面。”
“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展、探索符合明州实际的转型升级路径方面,要敢于先行先试,力争在‘十五五’期间,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。”
“这是你的机遇,更是你的责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