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少在明面上,是实话。
他的亲生父母,确实是普通群众。
郑仪,只是他的哥哥。
而关于郑仪的信息,他绝不会主动提及。
刘航脸上的笑容一僵。
普通的群众?做点小生意?
这话骗鬼呢!
一个普通家庭,能培养出京城大学的硕士?能让孩子放弃可能的留京机会或省城优渥岗位,跑到临川这地方来“锻炼”
?
更重要的是,组织部那边“录入不全”
的家庭信息又作何解释?
刘航几乎可以肯定,郑浩在撒谎,或者至少是隐瞒了最关键的部分。
但他没有立刻戳穿。
官场浸淫多年,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真真假假、虚虚实实的试探。
他端起桌上的茶杯,轻轻吹了吹浮沫,呷了一口,借这个动作掩饰着内心的盘算。
放下茶杯,刘航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,目光也变得更有穿透力。
他不再绕圈子,决定单刀直入。
“小郑啊,”
他的声音依旧平稳,但语气中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严肃。
“我今天找你来,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是其一,但更重要的,是想跟你谈谈我女儿,刘雅宁的事。”
最担心的情况,还是生了。
郑浩强迫自己保持冷静,没有回避刘航的目光,只是眼神里适当地流露出一些惊讶和……困惑?
“刘书记,您是说……刘科员?”
他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工作称呼,显得疏离而规矩。
刘航看着郑浩那副“无辜”
的样子,心里冷哼了一声,这小子,倒是沉得住气。
“对,就是雅宁。”
刘航直接用了女儿的名字,拉近了距离,也强调了话题的私人性质。
“我听说,你们最近……接触比较多?”
他没有用“交往”
之类的敏感词,但“接触比较多”
这几个字,已经足够表达他的意思。
郑浩沉默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词句,然后才谨慎地开口:
“刘书记,我和刘科员……是在工作中有过一些接触。残联那边有些业务和住建局有交叉,再加上……可能年轻人之间共同话题多一点,所以偶尔会聊几句。如果这让您产生了误会,或者有什么不妥的地方,我向您道歉。”
他的回答依旧滴水不漏,将关系限定在“工作接触”
和“年轻人聊天”
的范畴,并且主动表示“道歉”
,姿态放得很低。
刘航盯着郑浩,眼神锐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