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员们立刻炸开了锅。有人举着手机查菜谱,有人对着番茄研究该怎么切,还有人偷偷摸了摸铁锅的把手,被烫得赶紧缩了手。邢成义站在料理台边,看着那些熟悉的食材,忽然想起莫厨的话——“做菜就像做人,得知道根在哪。番茄要选带沙瓤的,鸡蛋得新鲜,连葱花都得切得匀,不然味道就散了。”
“谁来讲讲番茄炒蛋的门道?”
教官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。人群忽然安静下来,几十双眼睛在彼此脸上打转。邢成义的手指在围裙上蹭了蹭——那是食堂师傅刚的白色围裙,还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。他正犹豫要不要站出来,就听见有人喊:“邢成义!他昨天英语说得好,说不定会做菜!”
喊声是从香樟树下那个男生嘴里出来的——就是昨天被“exce”
难住的那位,此刻手里还攥着半颗没吃完的橘子糖。邢成义被这声喊惊得愣了愣,抬头时正好对上教官的目光。“那你来讲讲。”
教官往旁边挪了挪,露出身后的白板,“别光说怎么做,得说清为什么。”
邢成义走到操作台前面时,感觉后背的汗把迷彩服黏在了身上。他深吸一口气,目光落在那盘番茄上——饱满的红,蒂部还带着点青,正是莫厨说的“七分熟”
,炒出来最带汁水。“番茄炒蛋,看着简单,其实有讲究。”
他拿起一个番茄,指尖在光滑的表皮上轻轻敲了敲,“先得选对番茄,这种带沙瓤的,炒的时候不用加水,自然出汁。”
台下有人“哦”
了一声,是陈露。她站在第一排,手里拿着个小本子,正低头写着什么,笔尖在纸上沙沙响。阳光从食堂的窗户照进来,在她的梢镀了层浅金,像撒了把碎糖。邢成义忽然不紧张了——就像绑腿跑时看着她的脚步,学英语时盯着她的唇形,现在只要看见她认真的样子,就知道该怎么开口。
“鸡蛋呢,得搅得匀。”
他拿起鸡蛋在灶台边磕了磕,蛋壳裂开的脆响在操作间里格外清晰,“莫厨说,搅蛋时要顺着一个方向,让空气进去,炒出来才蓬松。”
他把蛋液倒进碗里,筷子在碗里划出圈,金黄的蛋液泛起细密的泡沫,像揉碎的阳光。
“为什么要先炒鸡蛋?”
后排忽然有人举手,是个戴眼镜的女生,“我妈总先炒番茄。”
邢成义笑了笑,这正是莫厨教过的细节:“因为鸡蛋吸味,先炒出来盛到盘子里,能保住蛋香。要是先炒番茄,鸡蛋下锅就会吸太多酸味,吃起来涩。”
他边说边往锅里倒油,油花在锅底绽开时,出细微的“滋滋”
声。
鸡蛋液倒进油锅的瞬间,香气“嘭”
地炸开。邢成义握着锅铲轻轻推动,金黄的蛋液很快凝固成蓬松的蛋块,边缘微微焦脆,正是莫厨说的“金边银心”
。“火候很重要。”
他把炒好的鸡蛋盛出来,锅铲碰到盘子出清脆的响,“火太急容易焦,太缓又不香,得像跑步时控制步幅,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
台下忽然响起一阵轻笑。有人小声说:“他还惦记着绑腿跑呢。”
邢成义也笑了,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孔——有人在记笔记,有人举着手机拍炒蛋的过程,陈露的本子上已经画了个小小的番茄,旁边写着“沙瓤=多汁”
。
炒番茄时,他特意多炒了会儿,让番茄的汁水慢慢渗出来。红色的汁液在锅底打着转,像朵正在绽放的花。“这时候可以加点糖。”
他往锅里撒了小半勺糖,铲子搅了搅,“不是为了甜,是为了中和酸味,就像说话时加个笑脸,听着舒服。”
他忽然想起昨天教英语的样子,忍不住加了句,“thisis‘baance’(这叫‘平衡’)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噗嗤”
一声,陈露先笑了出来。她的睫毛上沾着点厨房的热气,像挂着细小的露珠:“音比昨天标准多了!”
邢成义的耳朵有点热,赶紧把炒好的鸡蛋倒回锅里:“最后把鸡蛋倒回来,让蛋块裹上番茄汁,这样每口都有蛋香和果香。”
出锅时,他特意把菜盛得好看些——番茄的红裹着鸡蛋的黄,撒上翠绿的葱花,像把彩虹装进了盘子。“这道菜看着普通,其实藏着老辈的智慧。”
他擦了擦锅铲上的汤汁,“以前物资少,番茄和鸡蛋都是好东西,合在一起炒,既能当菜又能拌饭,是过日子的实在劲儿。”
台下忽然安静了。有个女生的眼睛红了,她小声说:“我奶奶也总这么做,说‘番茄炒蛋,越吃越暖’。”
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,激起一片细碎的涟漪。有人想起了妈妈的灶台,有人念起了外婆的围裙,操作间里的油烟味里,忽然掺进了点想家的味道。
教官在旁边点了点头:“说得不错,不只是做菜,是讲出了滋味背后的东西。”
他指着另一堆食材,“再讲讲酸辣土豆丝。”
邢成义看着那些削好的土豆,忽然想起莫厨教他切土豆时的样子——“刀要稳,丝要匀,不然有的熟了有的还生,就像队伍里有人快有人慢,走不齐。”
“土豆丝得泡在水里。”
他把土豆丝倒进清水盆,白色的淀粉立刻晕开,“这样炒出来才脆,不然黏糊糊的。”
他边说边拿起菜刀,刀刃在灯光下闪着亮,“切的时候要顺着纹路,就像解绳子要找对绳头,不然容易断。”
他切得又快又匀,土豆丝细得能透光,在案板上堆成小小的白雪山。
“为什么要放醋?”
那个戴眼镜的女生又举手,本子上已经记满了字。邢成义往热油里扔了几粒花椒,香味立刻窜了出来:“醋不仅是酸,还能让土豆更脆,就像给菜提了口气。不过得最后放,放早了香味就跑了,跟说话要抓重点一样。”
他忽然又冒出句英语:“like‘tig’(就像‘时机’)。”
这次没人笑了,大家都在认真听。那个昨天念“三克油”
的男生,正举着手机录讲解,嘴里还念叨着:“‘tig’,时机,记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