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相视一笑,都觉得这堂课不仅记了步骤,更记了不少藏在细节里的门道。
两人正说着,向佳乐忽然想起莫厨提的“油需没过酱料”
,指尖在笔记本上敲了敲:“你说这油用什么好?菜籽油还是花生油?”
邢成义皱了皱眉,他记得家里熬酱常用菜籽油,自带点香气,但又怕太浓盖过海鲜味,便在本子上“保存”
那栏添了句“选无味植物油?”
,打算等下再找莫厨确认。
这时后厨的老陈路过,瞥见向佳乐本子上的干贝示意图,笑着打趣:“小向这图比菜谱还清楚,就是干贝撕丝得顺着纹理,不然炒的时候容易碎。”
向佳乐眼睛一亮,赶紧在“撕细丝”
旁补了“顺纹理”
三个字,抬头冲老陈笑了笑:“谢陈师傅提醒,我刚才还在想怎么撕才均匀呢。”
邢成义也赶紧记下,心里暗道:果然细节藏在这些过来人的经验里。
莫厨给的思考时间快结束时,向佳乐忽然翻到笔记页,盯着“xo酱爆海螺”
的菜名愣了愣——刚才光顾着记酱料做法,差点忘了这道菜的主角是海螺。她赶紧在页边空白处写了“海螺处理?”
,转头想问邢成义有没有注意,却见他正对着“常见变体”
那栏出神,手指在“小米辣”
三个字上轻点。
“你说加小米辣的话,辣度怎么控制?”
邢成义抬头问,他怕太辣盖过鲜味,但又想知道怎么平衡辣味和海鲜的鲜。向佳乐想了想,在“小米辣”
旁写了“切圈后最后加?”
,推测或许晚些放能保留辣味又不抢味。两人正低声讨论,莫厨清了清嗓子:“有疑问的现在可以问了。”
向佳乐立刻举手:“莫厨,海螺的处理步骤还没说呢,是提前焯水还是直接切片爆炒?”
邢成义也跟着点头,这正是他刚才想说的——酱料再好,海螺处理不好也白搭。莫厨看了他们一眼,嘴角带了点笑意:“问得好,海螺要提前用盐水吐沙,沸水中焯1o秒捞出,过冰水后切片,这样口感才脆。”
两人飞快记下,邢成义还在“冰水”
二字下画了着重号,向佳乐则补了“吐沙时间?”
,打算课后再查具体时长。
等问题都问得差不多,莫厨让大家各自整理笔记,邢成义翻着自己的本子,忽然现页脚多了不少临时想法:比如“干贝和火腿的比例大概多少?”
“熬酱时用不粘锅还是铁锅?”
,他把这些问号圈起来,打算实操时逐个验证。向佳乐则在笔记本最后画了个简单的表格,左边列着“基础款材料”
,右边对应“可替换食材”
,连每种食材的风味特点都备注了两句,比如“马友鱼:增加鱼鲜,适合喜腥味淡的”
。
整理完笔记,两人站在原地对着看了看彼此的本子,邢成义的页面整洁有序,重点用符号标得一目了然;向佳乐的则密密麻麻,字里行间全是思考的痕迹。“感觉这酱比想象中复杂,”
邢成义挠了挠头,“光是熬煮半小时就得盯着,还得不停搅拌。”
向佳乐点点头,指尖划过“小火慢熬”
那行:“我更担心火候,万一熬焦了,前面的功夫就全白费了。”
正说着,莫厨走了过来,扫了眼两人的笔记,在邢成义的“火候控制”
旁画了个圈:“记住,熬酱时宁愿火小慢熬,也别图快用大火。”
又看向向佳乐的食材表格:“变体食材可以大胆试,但基础款得先做顺,不然味道容易跑偏。”
两人连忙点头应着,心里那点不确定渐渐清晰起来——学新菜不仅是记步骤,更是把每个细节拆解开,再一点点琢磨透。
操作台旁的时钟滴答走着,邢成义把笔记本合上时,忽然觉得手里的本子沉了不少,里面不仅有步骤和技巧,更藏着他和向佳乐在提问、思考里慢慢攒起来的底气。向佳乐则轻轻按了按酸的手腕,嘴角却带着笑——他已经开始期待明天实操时,亲手熬出第一锅xo酱的样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