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个字周围画了个方框,她记得上次熬酱有人火太大糊了底,特意在旁边写了“全程盯锅”
,甚至补了个小提醒:“炒辅料时蒜香出来即可,别炒焦”
。
调味熬煮是重点,莫厨说“小火慢熬3o-4o分钟”
时,邢成义立刻在笔记本边缘画了个小钟表,指针指向“3o”
,又在旁边写了“不断搅拌”
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模拟搅拌的动作——他在想熬煮时的力度,既要防止糊底,又不能把干贝丝搅得太碎。向佳乐则盯着“蚝油和糖是关键提鲜成分”
,忽然抬头问自己:如果减糖,会不会影响浓稠度?她赶紧在“糖”
字旁边画了个星号,打算等下提问确认。
记到保存方法时,邢成义忽然想起家里的玻璃罐,在“油需没过酱料”
那行圈了圈,琢磨着得找个深点的罐子,又在“冷藏1个月”
旁写了“每天检查油层”
;向佳乐则更在意细节,她记得莫厨说“干净容器”
,便在旁边补了句“提前用沸水烫过,晾干”
,连容器的密封性都打了个问号。
莫厨讲关键技巧时,两人都屏住了呼吸。邢成义把“干贝选金黄、大小适中”
抄下来后,忽然想起昨天看到的干贝有大有小,立刻在旁边写了“明天提前挑拣”
;向佳乐则盯着“火候控制中小火”
,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火苗的符号,旁边标着“熬煮时每5分钟搅拌一次”
,她总觉得细节越具体,实操时越不容易出错。
等莫厨说到常见变体,向佳乐眼睛亮了亮,在“小米辣”
旁边画了个辣椒的简笔画,又在“马友鱼”
那行打了个勾——她记得父亲做酱时爱加鱼干,或许可以试试这个搭配。邢成义则在“根据喜好调整”
旁写了“先按基础版做,再试变体”
,他向来习惯先吃透基础款,再琢磨创新。
莫厨让大家提问时,向佳乐率先举起了手,声音带着点不确定:“莫厨,火腿煮去咸味时,大概煮多久合适?煮太久会不会流失香味?”
邢成义立刻竖起耳朵,笔尖悬在“火腿”
那行,准备记录答案。得到“1o分钟左右,煮到筷子能轻松插入”
的回答后,两人同时低头补了笔记,邢成义还加了句“煮火腿的水别扔,或许能当高汤”
。
接着邢成义也开了口,他指了指笔记本上的“蚝油和糖比例”
:“如果想少放点糖,用什么能替代提鲜?”
莫厨刚解释“可以加少许鸡粉,但糖能让酱更浓稠”
,他就赶紧记下“鸡粉替代糖需减少用量,避免过咸”
,抬头时撞见向佳乐正对着他的笔记本点头,显然也在琢磨这个问题。
散场时,两人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。邢成义的本子上,流程清晰,重点用不同符号标注,页脚还列了个“待购清单”
:金黄干贝、无盐火腿、深口玻璃罐;向佳乐的本子则更像本“问题集”
,每个步骤旁都有思考痕迹,比如“鱿鱼干泡后要不要去硬边”
“熬煮时中途能加水吗”
,最后一页甚至画了个简单的时间轴,从泡干贝到冷藏保存,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走到水池边洗手时,邢成义忍不住凑过去看向佳乐的笔记,指着那个火腿煮制时间的问题笑了:“我昨天还在想,你居然连这个都想到了。”
向佳乐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,反问他:“那你记‘煮火腿的水当高汤’,不也挺妙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