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太阳西斜,一家三口带着篮子和胶桶出去河边,威风在旁边撒欢地跟着。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,泛起点点金光。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,出沙沙的响声。
河边的水清澈见底,钱旭带着妻女在浅水处摸田螺。九月的河里田螺特别多,石头底下随手一摸就是七八个。晓霞也学着大人的样子,小心翼翼地在水里摸索,每摸到一个就高兴地叫起来。
半小时后,钱旭就摸了十多斤田螺。把田螺交给巧云清洗,他又去抓螃蟹。很快又抓了两三斤小螃蟹。这些螃蟹个头不大,但肉质鲜美,炸着吃最好。
六点时分,艳凤从学校回来,兴冲冲地跑到河边抱起晓霞:“二哥,上学真好啊!老师说我字写得不错呢!”
“来帮忙收拾这些小家伙。”
钱旭招呼道。
“哎呀,我就知道二哥叫我准没好事。”
艳凤嘟着嘴走过来帮忙,但脸上还是带着笑。
晚上,钱旭把全家人都叫来一起吃饭。剁椒炒田螺,酥炸螃蟹,鲫鱼豆腐汤,还有几个时令小菜。饭菜的香味飘得老远,引得邻居家的狗都在院墙外转悠。
一家人围坐在后院凉亭里,有说有笑。老爸说起镇上的新变化,老妈则念叨着要给艳凤买新衣服。
吃完饭,天色渐暗,钱旭躺在椅子上看星空。晓霞坐在旁边数星星:“一颗,两颗,三颗…”
数着数着就睡着了,小脑袋一点一点的。
巧云也靠了过来:“明天要去城里卖金耳?”
“嗯,明天一早拖拉机就来接货。”
钱旭点点头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批金耳能卖多少钱了。
第二天一早,天刚蒙蒙亮,村里的公鸡还在此起彼伏地打鸣。
钱旭就被外面传来的拖拉机轰鸣声惊醒。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掀开被子下床,赤脚踩在地板上,木质地板传来微凉的触感。走到窗前,推开木窗,清晨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。
两辆拖拉机正缓缓驶来,停在了自家门前的土路上,扬起的尘土在晨光中飘散。
“来得真早啊。”
钱旭低声自语,嘴角微微上扬。
拖拉机的轰鸣声惊动了不少村民,三三两两地从屋里走出来,站在自家门口张望。有人还穿着睡衣,头蓬乱,显然是刚被吵醒。
“这不是钱旭家门口吗?”
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眯着眼睛看向钱旭家。
“听说他家要卖金耳,应该是来拉货的。”
旁边一个妇女一边系围裙一边说。
“我听说有一千多斤呢!”
又有人插嘴道。
“这么多?走,过去看看。”
钱旭快穿好衣服下楼,迎向孙帆和那位司机大叔。孙帆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,脸上带着些许疲惫,显然是一大早就出了。
“吃过早饭没?要不进来吃点?”
钱旭热情地招呼道。
孙帆摆摆手,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:“不用了,我们都在路上对付过了。时间不早了,赶紧装车吧,去城里还得好几个小时呢。”
钱旭点点头,领着他们进了院子。院子里堆满了打包好的金耳,塑料袋整齐地码放着,散出淡淡的药香。
没过多久,钱父和大哥钱峰也赶了过来。钱父虽然年过五十,但身子骨还硬朗,抱起一袋金耳健步如飞。钱峰更是虎背熊腰,一次能搬两袋。
五个大男人齐心协力,你递我接,配合默契。汗水很快就浸透了衣衫,但没人喊累。装车的节奏越来越快,院子里的金耳逐渐减少。
“哎呦,这得有两千斤了吧?”
围观的村民惊叹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