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土地更能方便集中管理和使用。”
“这些可以暂时先放一放。”
“先,我们得把一些外来人才的吃和住给解决了。”
“等把钱要来了,一边翻修原有的招待所。”
“一边建新的外来人才宿舍。”
“只有把外面的人才留在我们镇。”
“从九年义务教育抓起。”
“物质要富,精神更要富!”
“我有这个精力两手抓。”
王兴汉的话,让姚兰溪沉思了很久,当王兴汉提出土地要集中规划的时候。
姚兰溪就已经想到了一句话:乡镇就地建厂,农民原地变工人。
就近上班,就近致富。
而王兴汉似乎正在让一切变成可能。
实际上,这一切早就已经成为现实。
在姚兰溪收到的材料当中,江南一带,在八十年代初,就已经当起了带头人。
然而十年后,在益州省内的穷乡镇,有人居然要依样画瓢。
姚兰溪其实不太相信王兴汉能办到。
可是,王兴汉这一波期待感拉得确实有些叫人上头。
姚兰溪琢磨了很长的时间,等她把王兴汉刚才说的那些都记在笔记本上,写了几页纸之下,才停下了来。
窗外早就黑透了。
然而房顶依旧会传来敲打的声音。
姚兰溪很好奇,王兴汉到底在楼顶装了个什么。
王耀祖从大队上带了三个光棍,会些手艺。
按照王兴汉的要求,他们花了不到两个小时,在楼顶,装了一个架子。
架子上面放了一个大铁桶。
铁桶被刷了一层黑潦,下面吊了一个燃气炉子。
其中一个光棍还在问,“王书记,你说这是炉子……”
“可是它又不插电,又没地方塞蜂窝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