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天后,明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。
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擦得一尘不染,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名牌、茶杯和会议材料。
上午九点整,市委常委们陆续抵达。
走在最前面的是市长张林,他依旧是一副沉稳干练的样子,与相熟的常委点头致意。
紧随其后的是市委副书记,但这个位置目前空缺——自从郑仪由副书记晋升书记后,省委尚未任命新的专职副书记,相关工作暂时由郑仪和张林共同承担。
这个空缺,也让常委会的格局多了一丝微妙的变数。
接着进来的是市纪委书记赵庆隆。
他身材高大,面容严肃,眉宇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。
他是纪检系统出身,办案铁面无私,空降到明州担任纪委书记,显然是省委看重其原则性和执行力,意图借助他的力量,整饬明州吏治。
他进来后只是微微颔,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,不多言语。
然后是市委组织部长秦胜。
他显得更为儒雅一些,长期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经历,让他熟悉干部政策,精于人事布局。
被放在明州组织部长这个关键位置上,使命就是为郑仪接下来的施政,配备一支得力可靠的干部队伍。
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,与几位常委寒暄了几句。
政法委书记、宣传部长、统战部长、市委秘书长等常委也相继入座。
秘书长姓王,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,主要负责市委机关日常运转和协调,为人低调务实。
此外,还有两位非常委的副市长列席会议。
整个班子,呈现出一种“新旧搭配、以新为主”
的格局。
郑仪、张林、赵庆隆、秦胜这几位核心成员,都是上次市委换届时,由省里精心选派下来的“新血”
,是推动“新明州建设”
和未来改革的中坚力量。
而其他几位常委,则多是明州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,或是在明州工作多年的“老明州”
,他们熟悉情况,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本土色彩和固有思维。
这种结构,既保证了市委班子的战斗力和执行力,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、减少内耗的挑战。
九点零五分,会议室侧门打开,郑仪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。
全体常委立刻停止了交谈,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他身上。
“书记!”
众人纷纷起身。
“同志们请坐。”
郑仪走到会议桌顶端的主位坐下,双手虚按了一下,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。
会议室内安静下来。
郑仪环视一圈,目光扫过每一位常委的脸庞,算是无声的问候。
他的视线在空缺的副书记位置上略作停留,随即移开。
“现在开会。”
郑仪开门见山,声音清晰。
“今天常委会的议题主要有三项……”
他照例先通报了几项需要常委会知晓或履行程序的一般性议题,这些议题讨论得很快,大家都没有太多异议,顺利通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