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立雄拽着他往后厨仓库走,“听说那套刀是进口的,切香菇都不粘刀。”
仓库的门刚打开,就闻到一股新木头的香味,角落里的纸箱上印着“专业厨用刀具”
的字样。邢成义拆开箱子时,刀刃在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下闪了闪,锋利又亮堂。
“试试?”
熊立雄递过来一根胡萝卜,是早上刚收的货。邢成义握着刀柄,手感正好,刀刃落下时几乎没用力,胡萝卜就被切成了均匀的薄片,薄得能透光。“好家伙,这比咱们后厨的旧刀快多了。”
他忍不住赞叹,徐涛站在旁边笑:“以后切菜能省不少力,不过可别切到手。”
正说着,陈露举着个红色的证书跑进来:“邢成义!你的获奖证书!叶总刚让店长送来的!”
证书上的烫金大字印着“演讲比赛一等奖”
,旁边还盖着餐厅的红色印章。邢成义把证书和廖总送的本子放在一起,突然觉得这两个小物件比那套新刀还让人踏实。
中午的饭点还没到,后厨难得清闲。邢成义拿着新刀练习切菜,胡萝卜片在案板上摆成整齐的排,徐涛在旁边剥莲子,准备下午要炖的素汤。“你带薪休假那天想去哪?”
她突然问,指尖捏着颗莲子,嫩绿色的,像块玉。
“还没想好。”
邢成义切着菜,“说不定就在宿舍睡一天,平时总起太早。”
陈露从外面探进头:“睡什么睡!咱们去后海划船吧?我听说那边有卖糖画的,能画龙呢!”
熊立雄立刻附和:“再带点卤豆干,上次徐涛姐说的素卤,我已经学会了。”
徐涛被他们说得笑起来:“行啊,划船的时候我带点酸梅汤,冰镇的。”
阳光从仓库的窗户照进来,落在他们身上,刀刃反射的光、莲子的绿、陈露手里证书的红,混在一起像幅热闹的画。
邢成义看着案板上的胡萝卜片,突然想起演讲时说的“酿酒要等晨露”
。其实不用等晨露,有人愿意陪你琢磨一块素糕的甜度,有人记得你爱吃酸梅汤,有人在你拿到证书时比你还激动,这些日常里的细碎瞬间,就已经是最好的“晨露”
了——它们慢慢浸润着日子,让平凡的时光也变得有滋有味。
下午的演讲还在继续,偶尔有同事从后厨门口经过,都会笑着跟邢成义打个招呼:“邢哥,讲得真棒!”
他每次都笑着应一声,手里的刀却没停——新刀确实好用,连切香菇时都能听见清脆的“咔嚓”
声,像在为这寻常的日子伴奏。
徐涛把炖好的素汤盛进砂锅里,莲子的清香漫了出来。“尝尝?”
她舀了一勺递过来,邢成义吹了吹,抿了一口,绵密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。“比上次更鲜了。”
他说,徐涛眼里闪过点笑意:“加了点新泡的陈皮,你说过酿酒要用心,做菜也一样。”
窗外的蝉鸣渐渐响起来,夏天还没过去,可邢成义觉得,这个夏天好像比往常更有滋味。有一起吃烤鸭的畅快,有生日时素糕的甜,有演讲时被认可的暖,还有此刻素汤里的鲜。这些滋味混在一起,就像一坛刚酿好的酒,不用刻意回味,就已经记在了心里。
陈露和熊立雄还在商量休假时的行程,声音从走廊里传过来,热热闹闹的。邢成义擦了擦刀上的水珠,把它放进刀架最显眼的位置。他知道,明天还是要早起切菜、熬汤,还是要过素食的日子,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愿意一起分享一块糖、一碗汤的人,再平淡的日子,也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甘醇。
演讲结束的铃声响起来时,邢成义正好切完最后一盘土豆丝。他抬头看向窗外,天空蓝得透亮,像被水洗过。远处传来同事们的笑声,大概是在讨论比赛结果。他拿起廖总送的本子,翻开第一页,写下今天的日期,后面跟着一句话:“最好的酿酒,是和对的人一起等时光酵。”
写完后,他合上本子,听见徐涛喊他:“成义,素汤好了,过来尝尝。”
邢成义应了一声,快步走向厨房——那里有热乎的汤,有熟悉的人,有正在慢慢酵的日子,一切都正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