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一生走到老 > 第一百四十七章 看了没白看(第3页)

第一百四十七章 看了没白看(第3页)

邢成义往酸儿辣女上摆香菜,“给六号桌的小朋友当配菜,刚才那孩子还说想看《2o12》里的火山呢。”

小林蹦蹦跳跳地去传菜,没过两分钟又跑回来,手里拿着个空盘子:“那孩子说要谢谢我,还说下次来要学雕火山——他妈妈说,这是他第一次愿意吃胡萝卜。”

李姐在旁边蒸米糕,听见这话直乐:“这就是张师傅说的‘雕菜不光是好看,是让客人愿意尝一口’。”

她把刚蒸好的米糕端出来,上面撒着桂花,“就像电影里的人把面包分给别人,咱们把胡萝卜雕成火山,也是想让客人吃得开心点。”

下午不忙的时候,大家坐在槐树下翻张师傅写的菜谱。陶晨指着“松鼠桂鱼”

那页说:“张师傅写‘雕鱼时要想着客人看见会笑’,我以前总觉得传菜就是端盘子,现在才知道,连端盘子都得想着客人开不开心。”

“我也是,”

李佳翻到“酸儿辣女”

那页,“以前总记不住菜名,现在知道这名字是大家一起想的,就觉得特别亲切——跟客人介绍时,都能说出李姐为啥要加胡萝卜丝。”

叶总突然带着个摄影师来,说是要给《文化街美食报》拍照片。摄影师刚举起相机,小林就举着胡萝卜火山跑过去,熊立雄赶紧端着翡翠白玉汤站在旁边,陈露想躲,被陶晨一把拉到镜头前:“就拍你俩,报纸上说要拍‘禾家素斋的年轻搭档’。”

照片拍了整整一下午,有张师傅雕鱼的样子,有李姐蒸米糕的样子,还有六个人围着竹筐看投票纸条的样子。摄影师临走时说:“你们这儿不像餐厅,像个大家庭——连胡萝卜都雕得带笑。”

晚上关门前,王经理送来报纸的样刊。头版就是禾家素斋的照片,标题写着“素斋里的烟火气:从《2o12》到一碗酸梅汤”

。里面写着陈露和熊立雄的故事,写着小林的胡萝卜火山,还引用了邢成义演讲时说的话:“最好的船,是能一起熬汤的厨房。”

大家把样刊贴在后厨门口,旁边就是张师傅写的菜谱。熊立雄看着照片里的自己,突然说:“我现在知道为啥王经理让咱们看《2o12》了——不是让咱们怕灾难,是让咱们知道,平时互相帮一把,日子就会像这报纸似的,热热闹闹的。”

“说得对,”

张师傅收拾着展台,“明天我教你雕小鱼,雕好了能给报纸当插图。”

熊立雄眼睛亮起来:“真的?那我现在就去洗胡萝卜!”

陈露在后面喊:“笨熊!明天再洗!今天都累一天了!”

声音却软乎乎的,没一点脾气。

邢成义锁门时,回头看了眼后厨——竹筐里的胡萝卜火山还在,报纸上的照片在灯光下泛着光,张师傅写的菜谱被风吹得轻轻响。他知道,那次看电影、写观后感、上台演讲,不是一段结束的故事,是一段开始的日子——就像熬素高汤,电影是那把火,观后感是那锅水,大家的日子就是慢慢入味的菌菇和玉米,越熬越香。

走在文化街的石板路上,晚风里飘来新蒸的艾草素包香味。邢成义突然想起叶总说的“家人菜谱”

,觉得这整条街的烟火气,都像他们的菜谱——有酸儿辣女的鲜,有翡翠白玉汤的清,有桂花米糕的甜,还有陈露和熊立雄拌嘴时的那点“辣”

,混在一起,就是最好的味道。

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,他想。会有客人点松鼠桂鱼,会有孩子要胡萝卜火山,会有陈露喊“熊立雄你慢点开抽屉”

,会有大家围在槐树下翻报纸的笑声。这些寻常的日子,就像那篇没写完的观后感,不用轰轰烈烈,却字字都带着“家人”

的温度。

禾家素斋的灯渐渐暗了,只有老槐树下的灯笼还亮着,在地上投下圈暖黄的光,像在说——明天见,家人们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