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碎玉轩内,甄嬛身着一身石青色宫装,领着槿汐、浣碧等宫人跪接圣旨,听到“莞嫔”
二字时,心头一阵激荡,叩时的力道都重了几分:“臣妾甄嬛,谢皇上隆恩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起身时,鬓边的赤金点翠步摇微微晃动,映着她眼底难掩的光彩。
旨意宣读过半,苏培盛顿了顿,又展开一卷明黄卷轴,朗声道:“另有皇女封号事宜,皇上有旨亲定——”
殿内诸人皆是一静,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。
“皇四女乃惠嫔所出,朕念其聪慧端秀,下月祭天礼毕,即赐名清猗,取《诗经·魏风》‘河水清且涟猗’之意,册为和硕清猗格格。”
苏培盛的声音掷地有声,“甄嬛所出皇五女,性慧敏,态灵秀,赐名灵犀,册为和硕灵犀格格。”
“着礼部于祭天礼后,一并拟旨颁赏金册、彩缎、仪仗,按和硕格格例供奉,钦此。”
“臣妾谢皇上隆恩!”
甄嬛再次叩,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,心中却是滚烫的。
和硕格格,虽是宗室女子常规封号,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名分,更何况与眉姐姐女儿一同册封,足见皇上心中亦有有她。
起身时,她不自觉地挺了挺脊背,眉宇间多了几分难以掩饰的自负。
对着苏培盛笑道:“有劳苏总管跑这一趟,槿汐,快奉上好茶,再取些碎银子给总管的小徒弟们买些点心。”
苏培盛忙躬身谢过:“莞嫔娘娘客气了,奴才只是奉旨行事。”
“娘娘如今晋封嫔位,又得公主封号,真是双喜临门,奴才先恭喜娘娘了。”
说罢,便领着小太监们退了出去。
碎玉轩内一片欢腾,浣碧喜滋滋地说道:“娘娘!如今您是莞嫔,小主是和硕灵犀格格,往后谁还敢小瞧咱们碎玉轩?”
甄嬛端起茶盏,浅啜一口,眸中流光溢彩:“皇上既给了灵犀封号,便是认了这个女儿,也记着我这份情分。”
“往后在宫中,也多了几分底气。”
她指尖划过茶盏边缘,心中已有了更长远的算计。
与此同时,景仁宫的暖阁内,熏着淡淡的安息香,皇后乌拉那拉·宜修仍卧在铺着貂皮褥子的床榻上,面色虽依旧苍白,眼底却漾着几分柔和。
自诞下皇六女后,她便鲜少理事,后宫诸事多由内务府与几位高位妃嫔协同打理,她只安心调养身子,陪着襁褓中的小格格。
剪秋轻手轻脚地走进来,捧着一碗燕窝粥,低声回道:“娘娘,养心殿的旨意已经颁完了。”
“莞贵人晋为莞嫔,惠贵人晋惠嫔,敬嫔因四大妃位已满,未曾晋升。”
“还有惠嫔的四公主赐名清猗,莞嫔的五公主赐名灵犀,一并册为和硕格格,下月祭天礼后颁册。”
宜修闻言,只是淡淡“嗯”
了一声,伸手逗了逗襁褓中的女儿,小格格咿呀一声,小手攥住她的食指,软糯的触感让宜修的眉眼愈柔和。
“清猗、灵犀,都是好名字。”
她声音轻柔,带着几分母性的温情,“惠嫔出身名门,她的女儿得此封号,情理之中;甄嬛能让皇上破例,可见圣眷未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