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认为人天生就有好利、疾恶、好声色等欲望,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来加以约束和改造。
“天道”
则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自然法则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,“天道”
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,它决定了世间万物的兴衰成败。不同的哲学流派对“天道”
的理解也有所不同。道家认为“天道”
是自然无为的,强调顺应自然、无为而治;儒家则认为“天道”
与“人道”
是相通的,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,来符合“天道”
的要求。
(二)孔子对“性与天道”
的态度及原因
从子贡的话中可以看出,孔子很少谈及“性与天道”
。这并非是因为孔子对这两个问题不重视,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。一方面,孔子所处的时代,社会动荡不安,人们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,如战争、贫困、道德沦丧等。孔子认为,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是当务之急,因此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传授“文章”
上,希望通过教育弟子们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,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,来改善社会状况。
另一方面,“性与天道”
的问题过于深奥和抽象,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理解和把握。孔子担心过多地谈论这些问题,会让弟子们陷入空谈和玄想之中,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和行动。因此,他更注重引导弟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通过践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,来逐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。
(三)后世对“性与天道”
的探讨与展
尽管孔子很少谈及“性与天道”
,但这两个问题却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。在儒家学派内部,孟子和荀子分别提出了“性善论”
和“性恶论”
,引了关于人性的激烈争论。此后,历代儒家学者都对“性与天道”
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,如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,都对“性与天道”
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除了儒家,道家、墨家、法家等其他哲学流派也对“性与天道”
进行了探讨。道家强调顺应自然、无为而治,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,与“天道”
合一;墨家主张兼爱非攻,认为人应该以天下为己任,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“天道”
;法家则强调法治和权术,认为人应该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,实现“天道”
的要求。这些探讨和展,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,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。
四、子贡感慨:求知者的困惑与追求
(一)子贡的求知精神与困惑
子贡出“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”
的感慨,体现了他强烈的求知精神。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,子贡勤奋好学,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。他在跟随孔子学习的过程中,不仅掌握了丰富的“文章”
知识,还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有了深入的理解。然而,对于“性与天道”
这一深奥的哲学问题,他却始终感到困惑和迷茫。
子贡的困惑源于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。他希望能够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,掌握人性的奥秘,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。然而,“性与天道”
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抽象,即使是他这样聪明好学的人,也难以轻易领悟。这种困惑让他感到无奈和焦虑,也促使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。
(二)子贡感慨背后的思想动机
子贡的感慨背后,还蕴含着他深刻的思想动机。一方面,他希望通过了解“性与天道”
,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。他认为,只有深入理解人性和宇宙的规律,才能更好地践行道德规范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另一方面,子贡也希望能够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,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。他意识到,“性与天道”
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虽然孔子很少谈及,但它们对于理解孔子的整体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。因此,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,挖掘和整理孔子关于“性与天道”
的思想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孔子的智慧。
(三)子贡感慨对孔门学术的影响
子贡的感慨对孔门学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他的困惑和追求,激了其他弟子对“性与天道”
问题的思考和探讨。在孔门内部,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深层次哲学问题的探索氛围。弟子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学习“文章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