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爱去小说网>历史的回响: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> 第117章 陈国羁旅归心育贤 孔子归言的深邃回响(第2页)

第117章 陈国羁旅归心育贤 孔子归言的深邃回响(第2页)

“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”

,这句话则体现了孔子对家乡学子的牵挂和担忧。“吾党之小子”

,指的是孔子在鲁国的学生。关于“党”

的含义,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5oo家为一党,“吾党”

即指鲁国,也就是孔子的故乡;也有人认为“党”

更多体现“志同道合者”

的含义。而“狂简”

,朱熹在注释时认为是“志大而略于事也”

,意思就是志向远大但行事简单、欠考虑;孔安国则注释“简”

为“大”

的意思,“狂简”

即“志于大道”

,形容文章富有文采,很值得看。

孔子担心这些学生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和一定的才华,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。他们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,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,但如果不加以精心雕琢,就可能无法成为有价值的器物。在孔子的眼中,这些学生是他未来的希望,他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、有学问、有担当的人才,为社会的展做出贡献。但他也深知,在成长的过程中,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,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,很容易走上歧途。

比如,有的学生可能过于追求功名利禄,而忽略了道德修养。他们为了在仕途上取得成功,不惜阿谀奉承、投机取巧。在鲁国的一次官员选拔中,有个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官职,四处送礼,拉拢关系。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,却忘记了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坚守的道德准则。孔子知道后,非常痛心,他担心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改正,将来不仅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,还可能会危害社会。

有的学生可能空有远大的志向,却缺乏实际行动的能力。他们整天谈论着宏伟的计划,但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实现。有一个学生,他总是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,改变鲁国的政治局面。他每天都在谈论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方案,但却从不关心如何将这些理念和方案付诸实践。他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,也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孔子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故乡,用自己一生的学识和经验,教导这些学生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,引导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
三、教育情怀:归心背后的师者担当

(一)教育理念: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

孔子一生,都将教育视为自己的使命。他创办私学,打破了“学在官府”

的传统,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。在古代,教育被贵族垄断,平民百姓很难有机会学习知识。只有贵族子弟才能进入官府创办的学校,接受系统的教育。而普通百姓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限制,只能过着目不识丁的生活。孔子的这一创举,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,为无数渴望知识的人打开了智慧之门。

他的教育理念,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古代教育的天空。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,“有教无类”

是一个重要的原则。他不问学生的出身贵贱、贫富美丑,只要愿意学习,他都一视同仁,悉心教导。这种教育理念,在当时的社会中,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。它为许多出身平凡的人提供了上升的通道,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有一个名叫仲弓的学生,他出身贫寒,父亲是个地位低下的武士。但仲弓勤奋好学,品德高尚。孔子并没有因为他的出身而歧视他,反而对他格外关注和培养。在孔子的教导下,仲弓不断进步,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君子。他后来在鲁国担任了官职,以公正廉洁、爱民如子着称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仲弓在处理政务时,总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出点,他关心百姓的生活,努力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。有一次,当地生了旱灾,他积极组织救灾工作,为百姓提供粮食和水源,让百姓们度过了难关。

“因材施教”

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。他深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、才能和兴趣,因此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。对于性格直率的学生,他会引导他们学会含蓄和内敛;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,他会鼓励他们深入思考,追求更高的境界。

子路性格豪爽,但有些鲁莽。有一次,子路问孔子:“如果听到一个正确的道理,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?”

孔子回答说:“有父亲和兄长在,怎么能听到就马上去做呢?应该先征求他们的意见。”

而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时,孔子却回答说:“听到一个正确的道理,就应该马上去做。”

其他学生感到很奇怪,问孔子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。孔子解释说:“冉有性格谦逊,做事退缩,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;而子路性格勇猛,做事过于冒进,所以我提醒他要谨慎一些。”

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,孔子能够充分挥每个学生的潜力,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绽放光彩。

子路后来在卫国担任官职,他在处理政务时,虽然依然保持着豪爽的性格,但也学会了谨慎思考,不再盲目行事。他积极为百姓谋福利,在卫国的一次战争中,他英勇奋战,为了保护百姓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。冉有则在鲁国挥了自己的才能,他善于理财,为鲁国的经济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(二)归心育贤:教育使命的执着坚守

孔子出“归与”

的感慨,正是他教育情怀的深刻体现。他想到家乡的那些学生,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,但还需要他的教导和指引。他希望回到故乡,继续从事教育事业,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学生们。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,精心呵护着每一朵花朵,期待着他们能够茁壮成长,绽放出绚丽的光彩。

回到鲁国后,孔子立刻投入到教育工作中。他每天都会给学生们讲课,传授儒家的经典和自己的思想。他会耐心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,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在课堂上,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,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。他会通过讲述历史故事、分析现实案例等方式,让学生们明白“仁”

“义”

“礼”

“智”

“信”

的重要性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